感觉微信公众号聊啥都不能聊,要么文章没了,要么阅读量就很低。
可有些事情还是想聊,有些话还是想说。
就比如,社保新规。
新规规定,无论劳动者自愿放弃还是双方协商约定,企业必须为所有雇员缴纳社保。
个体工商户也不能例外。
这个政策,对大学毕业,能找到交五险一金的员工来说,并没有什么改变,甚至还有点好处。
可对于那些没读过大学,只能在面馆、服装店、咖啡店、电子厂等打工的农村人来说,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。
我的邻居在上海的咖啡馆做服务员,我小姨在瑞安电子厂打螺丝,我侄女在南京的服装店卖衣服,他们之前都没交过城市的社保,新规9月1日实施后,我有点担心他们的处境了。
就像很多计算的那样,新规实施后,以5000元工资为例,按全国常见标准,个人要缴纳525元的社保费额,公司要缴纳1355元的社保费额,合计要缴纳1880元。
也就是说,以前你在城市打工,不交社保的情况下,老板每个月付出5000元,你可以直接拿5000元钱。
而新规实施之后,老板要还是愿意出5000元,就得另外每月给这位员工再交1355元社保;而员工,也要每个月自己交525元社保,到手只有4475元。
简单点说,老板多出钱了,但你拿的却更少了。
那么,这1880元到哪儿去了呢?
对,像大V樊建川说的,去社保部门了,为了退休之后,给你发放养老金而储备起来了。
有人就要问了,有社保不好吗?问题真没那么简单,尤其是对于农村人。
大部分农村打工人,年轻力壮时在城市打工,挣的不过是体力钱、辛苦钱,大部分根本不可能在城市里面买房、扎根、养老,所以他们追求的是把工资直接且即时地揣进口袋。
至于社保,他们在老家有新农合,虽然比不上职工医保,但好歹算是有个保障,生病可以报销,老了也有养老金(虽然少得可怜)。
9月1日之后,就算老板愿意给农村打工人缴社保,农村打工人也愿意缴社保,那等待后者的,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。
因为城市和农村的双轨制,农村打工人要在城市参加职工医保,就得停掉新农合。
新农合一年几百块,很多农村人都不舍得交,现在职工医保每个月就要交几百块,这对他们来说,无异于剜肉。
就算这个老板愿意给你交职工社保,下个老板也不见得愿意,农村打工人本来流动性就大,一旦换工作,停保超过3个月,就要重新参保并要等待3到6个月才能恢复待遇,这期间万一生病,只能自己全额自费。
而更可能的是,因为之后的老板不愿意缴社保,之前缴的钱都打了水漂。
另外,农村打工人可能频繁更换工作地点,甚至会经常跨省,要是多地参保,又未合并账户,可能因缴费年限不足15年而无法领取职工养老金;要是补缴,不但要符合条件,还要补缴一大笔钱。
还有,很多农村打工人,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,要么不识字,要么根本不熟悉城市那一套所谓的流程与手续,他们甚至连这些规定都不一定看不懂,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麻烦。
我知道政策的初衷是好的,但问题是,好的初衷并不必然带来好的结果。
可以想见的是,用人成本的增加,只会导致一些小微企业裁员降薪,或者专用兼职、外包等方式用工,甚至本来可以雇佣员工的个体户,转家族经营从而避免雇工。
这减少的,是底层打工人的机会。
但另一批人的机会可能来了,就像一篇名为《家门口的包子铺要关门了》的文章评论区说的,包子铺老板跟作者说,以后可能会考虑多雇佣刚退休的老年人,因为退休的人是不用交社保的,而且很多退休的人身体很棒,他们要求的工资也低,一般的体力活没问题。
我把这张图发到朋友圈,有餐饮界的朋友回复说,她刚招了两个才退休的呢,工资又不高,又不用交社保。
这位朋友还说,他身边好几个朋友,基本上都在考虑招退休人员,非必要不招年轻人。
怎么说呢,现在条件好了,退休人员身体也硬朗,干点摘菜、端盘子之类的体力活不是问题,不干活还容易抑郁呢。
他们有退休工资,再拿一份薪水,大概率也不会那么计较,主要就是找个事作为消遣。
而且,这几年,不都在鼓吹“银发经济”是青春产业,潜力无限。这下好了,退休人员乘着社保新规的风再就业,不正好赶上了“银发经济”的红利吗?谁说这不是在顺应政策呢?
两个大方向完美闭环了。
退休人员的春天是来了,可老板们非必要不愿意招的底层年轻打工人,他们又该如何呢?
—The End—
作者:魏春亮
首发:亮见,ID:liangjian0624
中国股票配资网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