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U19男篮在2025年世界杯上的四连败,无疑为广大篮球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比赛一个接一个的失利,让人对中国篮球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。更让人痛心的是,连知名评论员杨毅都直言不讳,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中国篮球的现状,引发了广泛讨论。
从这四场比赛的情况来看,每一场都让人心疼不已。中国队在对阵加拿大时,失误数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1次,尽管下半场一度追平比分,但最终在篮板球方面被对手压制得死死的。24比46的篮板对比,最终以72比80输掉了比赛。面对德国,张博源和朱正带领球队努力将分差缩小至3分,但德国队凭借强大的战术体系和身高优势,以24分的差距(90比66)轻松战胜了中国队。接着与斯洛文尼亚的比赛,虽有顽强抵抗,但依然以82比99败下阵来。而在1/8决赛中与新西兰队的较量,篮板球再次成为致命伤,最终以86比99遗憾落败,输掉62分,场均失分高达15.5分,篮板球更是输掉了65个,场均输16.3个。
杨毅在赛后的点评直指中国篮球的症结所在。他表示:“这些孩子在国内的身体条件无疑是顶尖的,但一到国际赛场,投篮准的没几个。”这句话揭示了中国球员在基本功上的差距。当对手加强对抗时,球员的动作往往变形,传球失误频频,技术不够稳定,导致了种种失误。特别是在与新西兰队的比赛中,中国队在关键时刻的篮板球再次被对方压制,直接让对方用“捡篮板”战术击溃了中国队。杨毅也明确指出,这不是球员的错,问题根源在于中国篮球青训体系的缺陷。
展开剩余64%如今,中国青训教练过于注重低年龄段的冠军荣耀,尤其是U12、U15这些比赛中的成绩,为了快速出成绩,他们更注重身体训练,而忽视了技术的打磨。特别是在基层选拔阶段,“唯身高论”严重盛行,许多潜力股在12岁时就被迫改打内线,这不仅让他们错失了技术发展的机会,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篮球生涯。
相比之下,欧美球员从15岁起就能在赛场上执行复杂的战术,配合默契、技术全面,而中国球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挡拆配合都做不好。通过数据可以看出,中国U19男篮的投篮命中率仅为41%,三分球命中率更是低至29%,每场比赛失误高达18次,技术层面存在显著短板,亟需提高。
这次的惨败,给中国篮球敲响了警钟。篮球不仅仅依赖身体素质,技术、战术、团队协作以及篮球智商同样至关重要。要想走出低谷,必须对中国篮球的青训体系进行深刻的改革。首先,要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评估体系,避免单纯的“唯身高论”,让教练们更加注重球员的技术培养,给年轻球员提供更多优质的比赛机会。同时,基层教练的执教水平也要得到提升,以确保他们能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年轻球员。
另外,CBA联赛也可以借鉴NBA的成功经验,采用“培养球员补偿机制”,激励俱乐部更积极地培养年轻球员,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,提升整个联赛的培养质量。
中国篮球的路还很长,U19男篮的失败只是冰山一角。但只要我们能正视问题,积极进行改革,我相信中国篮球在不久的未来一定能够迎头赶上,重新崛起,在国际赛场上焕发光彩。希望这次的失败能够成为中国篮球改革的契机,推动中国篮球真正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。
发布于:四川省中国股票配资网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